防曬化妝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如何?按照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防曬化妝品的重要成分——防曬劑是準用組分,規范中列出了允許使用的27種防曬劑,包括25種化學防曬劑和2種物理防曬劑,而且對每一種防曬劑在化妝品使用中的最高允許濃度都有明確的規定,以保證防曬化妝品的安全性。我國法規還規定,防曬化妝品作為特殊用途化妝品,在上市前均需要通過國家認定機構的理化、微生物、毒理學、人體安全性和功效性檢驗,并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才能上市。
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防曬霜中常見的4種活性成分可以由皮膚吸收進入身體,引發恐慌。實際上,該研究是在非正常條件下的極限實驗結果,受試者涂抹的防曬劑量極大,并不能代表日常使用防曬化妝品的真實情況,其臨床意義尚不明確,也不意味著防曬化妝品不安全。為此,FDA隨后又發布文章澄清,此前的研究結果并不意味著有關成分不安全,在做進一步研究之前,公眾仍應該繼續使用防曬化妝品,并采取其他防曬措施;防曬指數(SPF)在15以上且具備廣譜防曬功效的產品可以幫助皮膚防護UVA和UVB的傷害,仍然是皮膚癌預防策略的關鍵要素。
另外有些消費者擔心部分防曬劑的穩定性差,認為長時間擱置后會發生降解,影響產品的防曬功效。其實很多化妝品生產企業早已關注到這個問題,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選擇光穩定性好的防曬劑、添加穩定劑以及改良生產工藝等方法提高其產品穩定性,從而確保產品在保質期內的防曬功效。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行業自律性將會越來越好,生產企業會更加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那如何判斷防曬化妝品是否為正規的產品呢?在我國,宣稱防曬功效的化妝品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產品都需要經過批準后才能上市,都有一個“身份證號”——批準文號,消費者可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進行查詢。還有一個更快捷的方法就是在手機上下載“化妝品監管”App,直接輸入產品名稱等相關信息查詢即可。提醒注意的是,通過跨境電商或海外個人代購購買的防曬化妝品可能沒有批準文號,其產品質量、安全、衛生、環保、標識等標準也可能與我國標準存在差異,而且不能在國內“二次銷售”。
購買渠道上,最好選擇內部管理規范的商家購買產品,查看商家的營業執照信息、相關票證、產品標簽,尤其注意進口化妝品必須有規范的中文標簽(跨境電商或海外個人代購產品可能沒有);檢查關鍵信息是否齊全,如產品名稱、生產企業和地址、保質期、成分表、生產許可證號以及批準文號等,如果是無中文標簽標識或者關鍵信息不全,再或者產品標注的上述信息與國家藥監局官網/“化妝品監管”App上查詢的信息不一致,就要注意產品可能有問題。消費者還需要保存好購買憑證和產品包裝信息。如果發覺產品有問題,可以向監管部門舉報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