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國內首宗“港澳企業跨境委托生產”備案落地中山,由香港聯邦制藥廠有限公司出品的“維生素C泡騰片”在中山市正式生產、上市銷售,開創了“港藥粵產”先河,標志著中山生物醫藥產業進入粵港產業一體化發展領先陣營,對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具有積極示范作用。
一是借勢政策“東風”,搶占發展先機。去年6月,國家藥監局發布《支持港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在大灣區內地9市生產藥品實施方案》,允許港澳藥品實施“境外持有+境內生產”的模式,為“港藥粵產”開窗敞門。中山市市場監管局率先向省藥品監管局申請試點先行,在中山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改革,支持港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將持有的藥品在符合條件的中山企業生產上市。
二是深入調查研究,主動靠前服務。中山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參與省藥品監管局實施方案起草和修訂,為精準施策提供基層一線支持;主動靠前服務,全流程跟蹤指導和協調推進港澳跨境生產藥品申報,并協助企業研究解決跨境生產藥品涉及的產品標簽標識等問題。
三是監管服務并重,助力融合發展。中山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強化藥品、醫療器械全鏈條監管,深入推進上市許可持有人改革,進一步探索“港澳藥批+中山制造”模式,推動優質港澳中成藥在中山生產上市。中山港藥品進口口岸累計進口藥品18個品種(覆蓋國務院批準允許進口的所有品種),共398批次、3526噸,報關貨值約1.8億元,今年上半年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新增獲批藥品1個。
“港藥粵產”模式,將進一步為港澳藥企提供優質生產條件,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粵港澳藥品跨境生產良好產業生態,推動粵港澳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中山市市場監管局供稿)